空巢优雅地老去不存在的

作者:砚无声

古语讲:养儿防老。

可是,养儿,真的能防老吗?

弋舟的《空巢:我在这世上太孤独》,是一本非虚构作品,作者调查寻访了数十位生活在乡间和城市的孤寡老人,记录了老人独居的生活状态。

书里的老人,他们在生活上的孤苦无靠,精神上的孤独无依,读来心情复杂,令人沉思,有种锥心之痛。

有儿有女,养老就无后顾之忧了吗?

《空巢》里,这3家老人,揭露了中国式养老的真相。

01:老陆

老陆那年75岁,老伴儿比他大几岁,具体大几岁,老陆不说。

严格来讲,老陆夫妇算不上空巢老人。

他们有三个儿女,两个进城了,只有最小的儿子留在家里。

但小儿子从小患有语言障碍,五年前又因脑出血导致偏瘫,如今生活无法自理,需要老两口照料。

小儿子是老陆夫妇最大的心病。

陆家原本有个计划,等老两口动不了的时候,就由大儿子把他们接到城里去,缺乏生活能力的小儿子,由老陆的女儿接去照顾。

但前提是,小儿子最多只是语言上有障碍,生活能够自理。

如今小儿子犯病后,前提也被否定了。

老陆也能理解女儿,这么一个瘫在床上的大活人,交给谁都是天大的麻烦。

所以,陆家的计划搁浅了,但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
老陆在丧失劳动能力后,开始和老伴合力照料小儿子。

颐养天年的晚景,似乎离老陆越来越远了,因为小儿子又患了双下肢脉管炎,更加重了老两口的负担。

为了给小儿子看病,老陆已经欠下3万多元的债务,加上老陆和老伴长期接触消毒药水,皮肤发生了过敏性溃烂。

即便小儿子是他们沉重的负担,但老陆最大的愿望,就是能留住儿子的命。

其实,小儿子看病,大儿子也拿钱了,村里也有一些补助。

但家里架不住有人长期生病。

一来,看病需要花费;二来,照顾病人需要人手,家里也没有多余的体力再去挣钱了。

养老的一个真相是:父母最怕子女生病,那会让老人的晚年雪上加霜。

因为,世上只有父母最舍不得孩子,父母再苦再难,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。

02:郭婶

郭婶60岁,身子骨还硬朗,心气儿也比较硬,是个讲死理儿的人。

她所在的农村,靠近县城,日子还可以过。

郭婶有两个儿子,都没有外出打工。

按理说,郭婶老两口的养老不应该成问题。

可是,发生在郭婶家的事,折射出了今天乡村伦理分崩离析的现状。

郭婶家原来有三间平房,几年前分家时,老两口将宅基地平分给了两个儿子。

她和两个儿子达成口头协议:两个儿子各起新房,但家中必须留有父母的住房,以后按一年为期,轮流把父母接回家养老。

儿子们答应得都很好,可是需要兑现时,郭婶才发现,一切都和她设计的背道而驰了。

头一年,就发现了问题不对劲。

郭婶两口子先住进小儿子家,可是小儿媳一副当家做主的样子,意思是:你来我家,得听我的。

郭婶很难调整自己的角色,又不想让儿子为难。

结果一年不到,郭婶赌气搬进了大儿子家。

不曾想,老大却翻了脸,说自己当初盖房落下了饥荒,让父母帮着出块钱,说是帮儿子还债也行,说是给房租也行。

郭婶咬牙跺脚把块给了大儿子,心病却落下了。

更令她伤心的是,去年春节前,老大突然退钱撵人,喝令父母搬回老二家。

老两口深一脚、浅一脚离开老大家,又抹不开脸去老二家,只好在附近找了间四面透风的空房子暂且住下,大年三十晚上冻得睡不着觉。

郭婶怎么也没想到,老了老了,却被儿子撵得无处安身。

可她也不能去告儿子,只能忍着。

拿郭婶的话来说,做老人的,子女再不孝,也狠不下那个心。

虎毒不食子嘛。

再说,村里也有老人告子女。

可回来后,该咋样还是咋样,老人还被人戳脊梁骨。

养老的一个真相是:孝顺的子女,根本不用告;不孝顺的子女,告了也白告。

村里有老年公寓,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居住,每月还发50元生活费。

前提是:无儿无女。

郭婶不符合,她想去帮着伺候动不了的老人,可她怕给娃丢人。

说到底,子女可以不仁;但做父母的,还不能不义,他们要顾及儿女的脸面。

03:李老夫妇

李老夫妇可以算是“功德圆满”的一对老人。

退休前,李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。

退休后,他们有充裕的养老金。

说他们是“功德圆满”的老人,还体现在他们抚养了一对令他们骄傲的儿子。

李老夫妇的两个儿子,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。

之后继续深造,取得了高学历之后,两个儿子都在北京定居了。

照理说,李老夫妇的养老,一点不成问题。

可是,随着两位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,他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。

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,老伴有高血压,日常里,老两口是彼此的医生,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,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。

如果一个倒下了,另一个背不动不说,势必也会跟着累倒。

果不其然,这种担忧得到了证实。

一次,李老心脏病突发,幸亏邻居帮忙,叫来急救车,医院。

老伴也想跟着去,好心的邻居劝她别去,医院会急出病来。

可是,独自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转,倒在了地板上,也是被邻居发现,医院。

这件事情发生后,李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。

他们有4个选择。

1.去北京跟儿子一起生活

按理说,儿子他们在北京有平米的住房,除了他们各自的一家三口,接两个老人也够住。

事实上,没有一个儿子主动开口请他们去住。

一次,两个儿媳妇开玩笑说,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米,如果再挤进去两个人,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。

也许说者无心,但听着有意,去北京和儿子同住,是不大可能了。

因为,李老夫妇也不愿打扰孩子们。

这也印证了一句话:父母的家,永远是孩子的家;孩子的家,未必是父母的家。

2.在北京租房住

在北京租房住,也有几个问题。

租金贵,是一方面。

另一方面,租房住,顶多周末孩子来看一眼,实际上还是空巢老人。

这样算下来,还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。

3.请保姆

请保姆容易,但想请一个称心如意的保姆,实在太难了。

保姆提供的服务质量,远远和他们的预期不相吻合。

保姆换了4个,都不称心。

说到底,不是你支付了金钱,就一定能换来等值的服务。

因为,人的良心是最大的不确定值,在家养老,保姆关起门来有称王称霸的可能。

4.去养老院

有一家养老院提供家庭式公寓,厨房、卫生间一应俱全,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,也可以自己做饭,还有医务人员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。

但需要排队。

去养老院,看来是李老夫妇最后的一站了。

蔡康永说:“我从来都不信优雅地老去这句话,生命很狼狈。”

谁的晚年,不是一场血雨腥风?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dntr.com/mgyzl/1697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